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,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,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、学习和社会交往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《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》表明,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,这些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胎儿期
从胎儿期就要做好听力的保护工作
1、避免遗传。
遗传约占先天性内耳畸形的一半。对有明显家族遗传史的要做染色体检查,做到优生优育。 怀孕期间母体的抵抗力较低,因此应注意预防感染性疾病,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,如流行性感冒、腮腺炎、风疹等。对已患有梅毒、糖尿病、肾炎者宜先积极治疗,待痊愈或病情稳定后再怀孕。
2、要保证母体有全面和充足的营养。
准妈妈孕期营养不良,可能会使胎宝宝的脑细胞发育受影响,听觉反应不灵敏。如果患了维生素B缺乏症,还可能引起进展缓慢的神经性耳聋。
3、尽量减少接触噪音。
在怀孕期间应该远离超过标准(85分贝到90分贝)的噪声。要有意识地避开歌舞厅、建筑工地等噪声强度大的场所。
婴儿期
新生儿听力筛查--早期发现很重要
宝宝出生以后,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,多数孩子到了2-3岁不会说话时,才引起家长注意。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,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。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,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,减少其对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。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。
儿童期
呵护孩子的听力,健康成长
提防噪声。尽量少带孩子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,看电视也不要把音量开得过大;不要戴耳机听音乐,这很容易导致听力受损。
不要给孩子乱挖耳朵。耳屎其实能自洁,会随着宝宝的咀嚼或运动掉出耳道外,无需特别清理。
小心污染。孩子感冒或吐奶、呛奶时,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中耳;孩子淋浴、洗头或游泳时,也要做好防护措施,防止污水进入耳内。
预防传染病。麻疹、流脑、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,造成听力障碍。因此,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。
慎用药物。孩子生病时尽可能不要用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利尿剂等药物,这些药物对内耳都有毒副作用,因此儿童用药还是要遵医嘱。
中青年期
突发性聋爱袭击中青年人
目前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,疲劳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突发性耳聋。耳朵是很敏感的器官,身体太疲劳容易引起引起神经功能的紊乱,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,发生耳聋。
小贴士
1、享受"慢生活",工作节奏慢一点,尽量别熬夜,避免劳累,注意休息。
2、尽量避免高强度噪音,少去噪声太大的公共场所及娱乐场所。使用耳机、音响设备时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。
3、饮食清淡点,多吃些富含钙、磷的食品,如豆制品、蛋类、蔬菜、水果等。少吸烟喝酒,特别是当有耳鸣症状时。
4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。如果经常处于急噪,恼怒的状态中,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,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,水肿和听觉障碍。
老年期
关爱老人,从关心听力开始
老年性听力损失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听力下降。多数是逐渐加重的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,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。
造成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原因主要分两种。一是全身器官功能自然退化,退化的速度快慢因人而异;二是与外在因素有关,包括环境噪音,服用耳毒性药物,或其它疾病所引发,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。
老年性聋虽然是正常的生理机能的退化,但是如果能在生活中尽早地多加注意的话,如坚持体育锻炼、多做耳保健操、低盐低脂饮食、远离噪音、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等,还是可以有效地延缓或预防的。
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减退,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,查明病因,确定病变性质,尽早治疗,干预治疗不了的可及时选配ztq,防止听力损失的加重。
一个听力障碍的儿童,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,会影响孩子的一生、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负担。通过适当预防、早期发现和适当的干预,儿童的听力障碍大多能给予有效的治疗,使这些孩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;而日常生活中合理正确的护理也可极大地避免听力损失的发生。希望自爱耳日之后,有比较多人关注爱耳知识、正确保护听力健康!
24小时咨询热线
400-088-51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