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88-5191
外耳道炎
外耳道炎该怎么办
发布时间:2022-07-21         作者:成都仁品耳鼻喉
  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,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&。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,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,这些液体量很少,但黏性很大,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,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&。
 
  医生介绍说,耳屎&积聚较多时,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,因此应掏出来。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,如有人用手指甲、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,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,导致外耳道发炎、肿胀以及剧痛。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,但如果形成习惯,频繁掏耳,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。一般细菌感染,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,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,则耳内瘙痒剧烈,会使人坐立不安。另外,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,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,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治疗治疗。
 
  外耳道炎的发病原因
 
  夏季是急性外耳道炎的高发季节。大部分人缺乏游泳的保健知识,忽略了耳朵的卫生,常会引发急性外耳道炎。外耳道炎的致病细菌,在热带地区以绿脓杆菌为多见。不同季节则菌种亦不尽相同,有的同时有霉菌生长。目前,外耳道炎的分类和命名尚未统一,有代表性的疾病有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、耳疖、肉芽性鼓膜炎、外耳道霉菌病和外耳道湿疹等。
 
  急性外耳道炎初发时,耳内有灼热感,逐渐发展为胀痛。检查时可见外耳道红肿。严重时不能窥见耳道深处和鼓膜。一般局部应用抗生素液滴耳即可,必要时可全身抗生素治疗。
 
  慢性外耳道炎的病原菌以霉菌为主。检查时,外耳道可见有黄白色粉末状霉菌性分泌物,取少许作涂片检查,可见有芽胞或菌丝,即可确诊为外耳道霉菌病。耳部霉菌病的症状表现轻重不一,有的仅有耳痒和胀感,听力减退。重者可有肿胀及剧痛。
 
  外耳道炎的危害
 
  坏死性外耳道炎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,故又称恶性外耳道炎,但并非恶性肿瘤。本病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,近年来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。本病多发于一侧。其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。
 
  本病起病较急,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。耳痛呈持续性,逐渐加剧,常放射到同侧颞部。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,继而肉芽增生;外耳道、耳廓、耳屏均可肿胀,有明显触痛及耳廓牵引痛。乳突部亦有肿胀与压痛;鼓膜穿孔或坏死;但病轻者亦可不累及鼓膜与内耳。经一般抗炎治疗,常无明显方法。病情可继续发展,向下侵犯颅底,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及软骨、骨组织、腮腺及邻近的血管与神经,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、多发性神经瘫痪,其中面神经受累多见。病变波及颈静脉孔者,则舌咽神经、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。感染向前扩展可侵及颞下窝,终因引起大出血、脑膜炎、脑脓肿、脑软化而死亡。
 
  外耳道炎的治疗
 
  药物消炎+专业换药
 
  1.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。服用镇静、止痛剂。早期可局部热敷、理疗促进炎症消退;
 
  2.疖肿已成脓者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。用3%双氧水清洁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
 
  3.局部尚未化脓者用1%~3%酚甘油滴耳,或用上述药液纱条敷于患处,每日更换纱条2次;
 
  4.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,诊治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。
 
  5.坏死性外耳道炎者要及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,及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,并纠正全身不良状况。
 
  6.真菌性外耳道炎,以局部治疗为主。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物,保持外耳道干燥。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。
 
  咨询热线:400-088-5191

24小时咨询热线

400-088-5191